辅助器具在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们不仅为残疾人带来了的便利,还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。及省市各级政府在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方面,对辅助器具的相关服务给予了的政策支持。为了进一步普及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相关知识,我们特地推出了辅助器具科普系列宣传文章,旨在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各类辅具的特性和功能。 矫形器的概述及分类 矫形器,也被称为支具,是一种用于人体躯干和四肢等部位的体外支撑装置。它能够代偿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结构或功能特性,从而稳定、预防和纠正畸形,提高和补偿功能。这种装置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,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,并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肌肉麻痹等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。 随着康复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骨骼、肌肉、神经系统等生理结构及病变的深入研究,康复工程学得到了迅猛发展。其中,矫形器学作为专门研究矫形器原理、制作、装置及工艺技术的学科,受到了广泛关注。 在我国,肢体残疾人数量众多,达到约1122万人,其中需要矫形器治疗者占比高达28.9%~46%。许多疾病在经过内、外科治疗后,仍需装配矫形器以预防畸形、纠正功能丧失或代偿部分功能。现代矫形技术的飞速发展,使得矫形器的研发、制作和装配取得了显著进步,朝着智能化、人机一体化和仿生控制的方向迈进,为残疾人回归家庭和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。 根据《疾人辅助器具·分类和术语》,矫形器可以按照装配部位、康复治疗阶段、治疗目的以及材料进行分类。在开具矫形器处方时,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类型、程度,以及年龄、心理状态和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等因素,以选出适合的矫形器。同时,康复治疗师还会对患者家居环境进行评估,以确保所选矫形器能够适应患者日常家居生活的需要。 2. 下肢矫形器 下肢矫形器,包括髋关节矫形器、膝关节矫形器、膝踝足矫形器、踝足矫形器和足矫形器等,主要用于支撑体重、减轻下肢负担。它们能辅助或替代肢体功能,限制不必要的关节活动,同时补偿下肢功能,从而维持稳定性、改善站立和行走能力,并预防及矫正畸形。 3. 脊柱矫形器 脊柱矫形器,包括颈部矫形器、胸腰骶部矫形器(TLSO)和腰骶部矫形器(LSO)等,旨在固定和保护脊柱,矫正其异常姿势。它们能有效减轻躯干局部疼痛,预防病患部位进一步受损。此外,通过支持麻痹的肌肉并纠正畸形,以及调整躯干支持、运动限制和脊柱对线,脊柱矫形器为矫正脊柱疾病提供了有力支持。 2. 矫形器的分类 矫形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。首先,按照康复治疗的不同阶段,矫形器可分为临时用矫形器、治疗用矫形器以及功能代偿性矫形器。其次,根据康复治疗的目的,矫形器又可分为固定性矫形器、活动性矫形器、矫正性矫形器和免复合性矫形器。后,从制作材料的角度来看,矫形器则包括石膏矫形器、塑料矫形器、金属矫形器、皮质矫形器、织物矫形器和碳纤矫形器等。